零疫情县防控管理有秒招蒙阴织密6

大众网·海报新闻临沂3月20日讯(见习记者秦立铭)“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蒙阴县按照党中央部署和省市委安排,立足“三市”“六县”交界实际,突出社区(村)治理这个重点,从细处入手、从实处着眼,全面动员、广泛发动,针对不同居住区类型,探索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6+2”疫情防控体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起了“铜墙铁壁”。“6”就是针对不同居住区类型,采用六种不同管控模式蒙阴县县城共有城市社区6个、各类居住小区个,12个乡镇街区有行政村(社区)个、自然村个。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为了便于管理,将各类居住区划分为城市社区、标准化物业管理小区、单位家属院、老旧“三无”小区、城中村和农村社区六种类型,探索形成了6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一是对城市大社区,实行“党支部+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或物业)+楼长+社区工作者”管理模式。针对城市社区管理小区多、地域面积大、管辖人口多的实际,注重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派驻红领书记和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组织社区各类力量,划分责任区,守好进出口,站好先锋岗,联防联控同战“疫”。党支部是总协调,具体负责上级有关要求的传达和防疫防控物资的协调申请,帮助社区各居住小区落实帮扶责任单位;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或物业是总指挥,统筹各小区内工作力量,带头开展各小区的值班值守工作,抓好小区消毒和群众动员发动工作;各楼长和社区工作者是尖刀兵,分片包干进网格、进楼宇,全力靠上做好人员排查、检查站值班等工作,共同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二是对标准化物业管理小区,实行“包扶单位+物业”管理模式。蒙阴县共有物业管理企业21家,承担着68个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任务。这部分小区,物业管理规范,有专门值班人员,防控难度相对较小。工作中,各包扶单位主要负责做好出入人员证件查验、体温测量、信息登记等工作,协助做好小区人员信息摸排和上报;小区物业主要负责做好小区常住户、租住户和在外返乡人员信息统计,全面抓好疫情防控有关信息宣传和公共区域卫生保洁,每天2次开展集中消毒消杀,全面增强了标准化物业管理小区的疫情防控效果。三是对机关事业单位家属院,实行“在职干部+退休干部”管理模式。针对各机关事业单位无专门人员管理的情况,严格落实产权单位责任制,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派出人员为主,充分调动各家属院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的积极性,实行“在职干部+退休干部”联合值班值守制度。特别是注重发挥退休老干部老同事、老街坊、老邻居的优势,打好“感情牌”,劝导住户无事不出门、外出不聚集,起到了良好管控效果。四是对老旧“三无”小区,实行“县级领导+责任单位+帮扶单位+志愿者”管理模式。蒙阴县有无产权责任单位、无物业管理公司、无人管理的“三无”小区个,这部分小区的管控难度最大、任务最艰巨。工作中,参照创建全国卫生城时网格化管理的办法,全县按照14个网格进行责任分工,每个网格由2-3名县级领导牵头负总责,1个责任单位全面抓协调,每个“三无”小区确定一个帮扶单位,全面负责抓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结合各小区情况,广泛发动在小区内居住的党员和热心群众共同参与,联合组成联防联控值班值守队伍,摸清了小区人员底数,拉起了隔离线、建起了检查站,确保了疫情防控全覆盖、无盲区。五是对城中村,实行“1+N”管理模式。县城驻地各村改居社区,街巷路口多、居住人员复杂、管控难度大。蒙阴县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这个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上,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蒙阴街道东关社区,是位于县城核心区最大的村改居社区,所辖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多,人口流动量大,特别是几个集中居住片区道路错综复杂,管控难度大。面对疫情防控这项艰巨任务,社区党组织不等不靠、迅速应对,从社区党员干部和下属企业中紧急抽调人组成战“疫”突击队,第一时间对辖区内返乡人员情况进行了托底,在社区四大居住片区和各安置小区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站32处,发放宣传资料余份,构建起了城中村防疫的最严密防线。六是对农村,实行“乡镇+工作区+行政村+自然村”的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农村地区,按照“分级设防,属地管理”的原则,全县设置县级检查站4处,乡镇级检查站17处,村级检查站余处,织密了全县检查网络。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保乡镇街区制度,38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联系乡镇街区分工,全部下沉一线,抓督促、抓指导;乡镇街区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工作区网络,全面抓好各自工作片区疫情防控工作;各行政村及自然村落实“机关工作人员+村干部”联合带班值守制度,严禁外来人员进村,坚决守牢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广播大喇叭、村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90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