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下午,记者跟随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来鲁采访团走进蒙阴县垛庄镇长明村,这个村庄年村集体收入61万元,在全县行政村一体化考核中,由年第名跃升至年第13名,这个翻身仗是怎么打的?在一处休闲小广场上,垛庄镇党委书记宋强介绍,这个小广场一年以前的时候还是成片废弃的猪栏、牛栏,残墙断壁、污水横流,群众改变环境的意愿比较强烈。去年,当地按照市委、县委对后进村的集中攻坚要求,借助市级推进区和“百千工程”补助政策,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清五堆、疏汪塘、治污水,建起了这个休闲小广场,一年多的时间,整个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村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环境改变,促进了村里多业态发展。”宋强说,广药集团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共同建设金银花基地,共流转土地多亩;村民发展起农家乐和民宿;村里利用整治后的汪塘和当地的乡村振兴合伙人养起了锦鲤搞垂钓;返乡青年利用改造后的农家院经营电商直播带货;长明村还和相邻南蓉芙村共建了一处全省最大的肉兔标准化养殖基地,年出栏万只肉兔,带动部分户发展起了庭院经济。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年村集体收入较年增加37万元,户均增收余元。(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毛鑫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