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今年以来,山东省蒙阴县不断发展完善农村阅读阵地,在全部行政村建起农家书屋的基础上,借助在蒙阴拍摄的电视剧《遍地书香》播出后的良好反响,因势利导,创新农家书屋建管模式,推广建设了40多个“家庭式”农家书屋,把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成为农家书屋的有益补充,使图书资源发挥出了最大的文化效益。一、建设背景多年来,蒙阴县按照上级文化部门要求,大力建设农村阅读阵地,通过购买书架、阅览桌椅,配备和更新图书,完善管理制度,在全县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对广泛开展农村阅读活动,提升农村群众文化素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毋庸置疑,目前多数农家书屋存在着资源浪费、利用率不高等共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阵地难以做到真正开放。农家书屋一般建设地点在村委院内,多数村委大院开放时间并不正常,即使天天开放,以村两委3-4人的力量,繁重的工作任务让他们很难对书屋进行管理,要做到正常开放和规范管理难度很大。二是缺少针对性的读者群。农村劳动力多数出外打工,或者到县城和乡镇搞经营,农村存量人员基本以老人和小学生为主,读者对象不固定,服务缺少针对性,所以利用率不高。三是图书更新资金不足。因村多量大,要做到及时更新图书,资金压力很大。针对农家书屋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让图书资源真正发挥最大效益,提高利用率,我们在守好原有农家书屋阵地的基础上,力求避免“撒芝麻盐”式的建设投入模式,探索实施了建设重点农家书屋、创新“家庭式”农家书屋的尝试,收到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家庭式”农家书屋的建设,受到了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二、发展措施一是“借鸡生蛋”引导阵地建设。所谓“家庭式”农家书屋,即村民利用家庭自有住房、自愿建设、自主管理,以农村学生为主要读者群,提供无偿服务的农家书屋。我们多数称之为“筑梦书屋”,也有的家庭采用其他名称,不拘一格。为了达到“借鸡生蛋”的目的,我们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提升,家长们热情很高。在“家庭式”农家书屋的选择上,我们要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家长有热心,家庭成员有读书的爱好,孩子有约伴阅读习惯。二是家庭住房条件较好,环境整洁,愿意无偿提供场地,支持孩子阅读。三是家庭住址交通方便,学生居住较集中,既有利于学生到书屋借书看书、参加阅读活动,也有利于教师、志愿者到书屋指导。如联城镇的书海筑梦书屋、高都镇的诗韵书屋都处于镇驻地商业街,一个房屋面积60平左右,另一个多平。当时去选址的老师试探性的问:“这么好的位置,租出去一年得不少钱吧?”学生家长回答很坚决:“我们不往外租,坚决支持孩子读书。”地址敲定后,通过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横向联合,对书屋进行提升,添置书橱、桌椅、图书等。有的书屋院落还有菜园,让孩子在阅读之余进行劳动体验。目前,蒙阴县共建起“家庭式”农家书屋40多处,初步计划今年年底建设80处。二是“有的放矢”做好图书供给。最初自发建设的书屋,只是农村学生约伴自习、读书的简单场所,毕竟内容单一,图书存量很少,所以提升“家庭式”农家书屋,最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图书供给。为选到合适的图书,县文旅局、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与孩子们沟通交流,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顺应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力求让孩子们看到他们喜欢看的书。经过认真分析这些调研得到的信息,与教育部门共同研究,多次筛选,确定质优价廉、适读性强的子目,通过乡镇中小学和文化部门共同采购,为“家庭式”农家书屋增加了大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并实现了乡镇中心学、县图书馆、家庭农家书屋之间的互借共享,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很高,图书在这里发挥出了最大的文化效益。三是“锦上添花”开展阅读活动。提高图书利用率,增加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开展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是个有力的抓手。凡是重点农家书屋,每逢周末或假期,几乎都有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志愿者前来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富民校区一直十分这项工作,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学校老师不定时走进筑梦书屋,指导学生集体阅读。“每次看到孩子们来到书屋,捧着喜欢的书读得津津有味,我从心里高兴。虽然在书屋陪伴孩子们的时间很短,但是都希望能为孩子带去尽量多的东西。”老教师志愿者尹老师这样说。以“家庭式”农家书屋为载体,定期开展“教师志愿者指导阅读”、“小小朗读者”、“阅读分享会”、评选“书香家庭”“书香少年”等活动,成为“筑梦书屋”的一项常规工作。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家庭式”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持续增强。三、几点启示一是效率原则。让有限的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发挥出最好的效益,就是体现实事求是、效率优先的原则。蒙阴县虽然村村建设了农家书屋,但是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出现了利用率不高、管理不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我们目前开展的重点农家书屋、“家庭式”农家书屋建设,通过对读者对象的认真论证,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达到了节约资金、发挥效益的目的。比如,“家庭式”农家书屋因为顺应了服务对象的需求,顺民意,接地气,出实效。再如,蒙阴县在重点农家书屋建设上,主要选择人口达到人以上、交通条件便利的行政村加大投入,同时村两委班子要团结有力、重视文化建设也是一个保障,这种类型的农家书屋才能有人气,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因势利导。引导和建设“家庭式”农家书屋,不仅能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个意义是深远的。最初这种“家庭式”农家书屋全部是自发性的,或是退休教师,或是热心读书的家长,利用自己的空闲住房,在周末将邻居或亲戚的孩子约来共同做作业、自习,少的3-4人,多的5-10人,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场所。我们及时发现这种读书形式,与教育部门共同协商,借梯上楼,进行激励和提升,在建、管、用等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使其发展壮大。这项工作一经推出,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热烈欢迎,认为这是把好事办到了他们心坎上,建设积极性高涨,所以工作开展非常顺畅,呈现出中小学生热烈欢迎、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社会影响越来越好的可喜局面。三是横向联合。如果单纯依靠文化部门单打独斗、硬性推广的方式建设农家书屋,不一定全部适合农村的村情民意,而与其他部门的共同协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蒙阴县是山区县,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普通家庭,阅读量极少,学生平均课外书不足两本。我们打破樊篱,部门与部门之间进行横向联合,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出台文件并签订共建共享协议,由文旅局提供适合农村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纳入县图书馆藏书管理,由教育和体育局挑选具备条件的农村家庭,共同建设“家庭式”农家书屋,这是一种成功的探索。年10月,蒙阴县实验二小富民小区共在9个村建起了10个筑梦书屋,随后在全县铺开,预计今年年底全县将建成80处“家庭式”农家书屋,为农村中小学生开启一种新的阅读和学习模式,也成为农家书屋的有益补充。下一步,蒙阴县将继续总结经验,创新发展,建设更多的“家庭式”农家书屋,依托这个阵地,广泛开展各类阅读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书屋指导,让图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把公共文化服务推向最基层,把“家庭式”农家书屋打造成为蒙阴县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蒙阴县文化和旅游局)责编:李晓霞